时间:2022-09-27 04:10:00 | 浏览:845
近日,经国务院批复,国家发改委公布了《“十四五”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》。襄阳成为全国首批,而且是湖北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。
据市发改委介绍,我市能够成为全国首批,而且是湖北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,说明襄阳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,也反映出我市在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肯定。
国家为何要打造省域副中心?
第一,打造省域副中心,一方面是给省会城市添加一个帮手,更好地带动全省的发展。
目前,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国家前列的省,无一例外都是双核心模式。
位居第一的广东,有广州、深圳两个核心,还有佛山、东莞两个特大城市的辅助。
位居第二的江苏,也是双核,南京和苏州,此外无锡和南通,也都是万亿GDP的实力派。
位居第三的山东,有济南和青岛双核心。
这意味着,双核心模式,或许更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。
第二,则是要改变众多省会城市一城独大的局面。
这一点,早在去年,国家管理层就发文明确提出,要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,不能盲目“摊大饼”。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,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,避免“一市独大”的弊端。
而2021年3月8日,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胡祖才讲了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几个长远规划,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郊区新城的期望。
国家发改委一发声,城镇化风向标就明朗了:
大城市要克制扩容冲动,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、抗风险能力低,必须瘦身,非核心功能向郊区新城和周边城市转移,实现共同富裕。
扶持城市新城
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
中央对此也早有部署
2020年10月,央媒《求是》杂志刊发最高层重磅文章——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》。
在“完善城市化战略”一章中,文章指出:
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,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。长期来看,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,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。
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、职住平衡、生态宜居、交通便利的新城,推动多中心、郊区化发展,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,提高智能管理能力,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。
从《求是》杂志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,“郊区新城”这个词频频出现,越来越被高层重视。
国家为什么要扶持【郊区新城】?
最近十年来,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超过60%、45%。下一个征途,应该是继续提高城镇化率和城镇化发展质量。
而大城市资源外溢与扩散的方向,国家也指明了,就是郊区新城和周边中小城市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郊区新城”是有前置条件的,那就是“产城融合”、“职住平衡”、“生态宜居”、“交通便利”。要满足这些条件的郊区新城,才能参与“多中心”的构建。
2021年8月20日,襄阳市委专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《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》,未来3至5年内,襄阳古城内的人口将逐步向外疏解;并同步开始弱化开发和交通,强化发展商业、文化和旅游。
2021年11月18日,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《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中强调,湖北要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,到2035年,襄阳将提升为Ⅰ型大城市。
两份规划表明:襄阳作为国家层面和省内层面的“双重中心”,引领推动“襄十随神”城市群协同发展,打造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,形成“一主两翼、两横两纵、多点支撑”的城镇化空间格局。
同时,在襄阳“十四五”规划经济总量冲刺7000亿目标中,文化和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。在“双循环”的新发展格局及政策导向远景目标下,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,将为襄阳融入消费新格局提供新活力。
对于郊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
伟光汇通集团在25载的实践中
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逻辑和经验
在云南楚雄,伟光汇通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彝人古镇;在滦州燕山下,伟光汇通打造了京秦旅游线上的黄金驿站——滦州古城;在田州,伟光汇通打造了全国游客体验壮民族文化游的首选地——田州古城……
结合新型城镇化这一国家战略,伟光汇通集团正以文化产业结合旅游产业为抓手,实现襄阳新型城镇化的破题。
以关圣文化为核心,三国文化为基底,襄阳本土文化及民俗文化做支撑的关圣古镇,早在2019年,便已是襄阳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。
以荆楚建筑为主调,同时融合了鄂西北地区传统建筑的风格。融合中原文化、吴文化、徽派、湖广文化等建筑文化,独特自成,体现荆楚建筑的特色。
围绕五大功能分区覆盖全客层消费群体,构建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商、学、养、闲、情、奇”等十二大旅游要素齐备的文化旅游综合体。
在城市设计方案当中,樊西新区是襄阳的城市门户,也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,是樊城区向西拓展的前沿门户,新兴产业的聚集地,高尚生态的居住区,将成为社会、经济、文化和环境发展高度协调、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。
而关圣古镇的落地,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完美结合,为区域带来一处免门票的旅游景点,为樊西新区填补了文旅产业的空白。
襄阳经济总量冲刺7000亿
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
关圣古镇作为襄阳文旅产业重点项目,一期规划餐饮美食、滨水休闲、市集文化、民宿客栈、亲子游乐、文化公建六大片区,以及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滨水美食街、关圣文化等为代表的主题民宿客栈等30余处景点,完美满足游客日常消费娱乐多重所需。
十一期间,关圣古镇试运营,吸引超50万游客打卡游玩,全网点击量超百万次,景区正式开放后,将会吸引众多游客聚集于此,借助打造襄阳城市会客厅的景点核心资源优势,吸引600万城市休闲消费群体、5500万旅游人潮。流量无限,人潮无限,钱景无限。
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辐射鄂、豫、陕、渝等省市,吸引600万城市休闲消费群体、5500万旅游人潮。覆盖投资创业、就业居住、文化旅游等需求,将极大提升襄阳文旅产业发展水平,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落地,助推襄阳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关圣古镇,由伟光汇通斥资80亿开发建设,落地城市未来发展方向——樊西新区。以1500亩的宏大规模,打造以关圣文化为核心,三国文化做基底、襄阳本土文化及民俗文化做支撑的文旅古镇,构建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商、学、养、闲、情、奇”等十二大旅游要素齐备的文化旅游综合体,为襄阳打造关圣文化世界体验地、鄂中旅游集散地、襄阳城市文化会客厅,重塑襄阳旅游新格局。
(综合来源其它网站,重在讲述襄阳优势,宣传襄阳!如有打扰,请谅解!)
近日,经国务院批复,国家发改委公布了《“十四五”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》。襄阳成为全国首批,而且是湖北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。据市发改委介绍,我市能够成为全国首批,而且是湖北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,说明
襄阳提出,建设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!有人说: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龙头老大是洛阳,确实如此,洛阳不但是千年古都,在城市规模和经济体量上都超越襄阳。去年洛阳GDP多了襄阳100多亿元。那么,襄阳有超越洛阳的潜力吗?来看一下襄阳今后如何高质量建设省
襄阳市樊城区中通快递鄂西北分拣中心,小宗物品实现自动化分拣 杨东 摄襄阳市樊城区中通快递鄂西北分拣中心,小宗物品实现自动化分拣 杨东 摄中新网襄阳3月28日电 (胡传林 梁婷 武一力)偌大的生鲜物流中心,看不到几个工人。只见多台机器人穿梭其
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(记者 孙静波)近年来,舟山GDP指标不断攀升,城市建设日新月异。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翼表示,在这些数字背后,有舟山新区四方面的努力。日前,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“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”网络主题活动
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市梦,有的人喜欢南方,有的人喜欢北方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,推动了很多城市从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,从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。当然随着城市越来越大,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,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,自然也就推动整个城市楼市固定资产价
老河口马冲水库,水质清澈,环境优美 邹浩 摄老河口马冲水库,水质清澈,环境优美 邹浩 摄中新网襄阳10月23日电 题:湖北襄阳绿色蝶变:“三年还一个大美襄阳”作者 马芙蓉 胡传林 梁婷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,近年来,湖北襄阳围绕建设汉江生态经
在济宁,济北新区和太白湖新区是两处以“新区”为名的区域,分别位于济宁主城区的北部和南部,2者也是近些年里的热门区域。 因2者名字中均带“新区”2字,反而使得当地不少人都误认为济北新区和太白湖新区是一样的新区,甚至存在把2者当成和任城区、兖州
来源:新华网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(杨晓波)2011年6月30日,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,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群岛新区,到今年刚好10周年。十年来,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怎么样,备受关注。舟山市委副书记、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自贸区舟山管委
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(杨晓波)2011年6月30日,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,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群岛新区,到今年刚好10周年。十年来,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怎么样,备受关注。舟山市委副书记、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自贸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华伟
9月28日,国家高新区科学城交流研讨会在淄博市齐盛宾馆召开。会议宣布成立首届国家高新区科学城合作联合体,淄博高新区当选为副主席单位同时兼任秘书长单位。来自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开启“头脑风暴”,致力于将科学城打造成“科学家的家、
记者从交通运输部官网获悉,襄阳等13个城市拟被授予“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”称号。这是继武汉之后,湖北又一座城市将获得这个国家级称号。根据《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“十三五”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验收有关工作的通知》等有关安排,接鞍山等城市
湖北襄阳如何打造国家区域重点及汉江流域中心城市?官方正式发声……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:“强化引领‘襄十随神’城市群协同发展责任担当,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。”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(全国核心城市、国家特大城市、“鄂、豫、渝、陕毗
近些年来,湖北省多地争相提出建设中心城市。建设中心城市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城市的普遍说法,如今中心城市已经烂大街了吗?拿湖北省来说,中心城市有多个级别,比如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;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、宜昌市,鄂中省域中心城市荆州市、荆门市,鄂东省
襄阳第四新区发展进行时!项目投资超过四百亿,位于襄城南漳交界处(“襄南新区”项目)3月中旬,关注襄阳发展的城建爱好者前往市区及新城体味城市变迁。19日,他们来到“襄宜南”一体化襄城南漳片区主战场尹集乡、九集镇参观,看着各处工地施工人员忙碌不
襄阳: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!巩固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果和加快推进中国汉江流域中心城市、国家沿江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区建设“一个龙头、六大支柱”蓬勃兴起,“中国有机谷”风生水起,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强势崛起,“襄阳云谷”冉冉升起。襄阳在新型工业化道路